朱德同志是个大人物。他既是革命家,也是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生经历了90年的悠悠岁月,深受大家尊敬。
大家都想知道,他怎么能老是这么有活力,身体这么棒呢?
今天,咱们来找找这长寿背后的小窍门。
【一、疟疾 “免疫” 之谜】
在打仗那会儿,红军医院里的傅连暲院长说起过一件事。他记得,朱德从小身体就挺好。那时候日子苦,晚上朱德就用块普通的布盖着睡觉,压根儿没有蚊帐可用。
那时候,革命根据地疟疾横行,害死了不少战士,比战场上的武器还要凶狠。
挺有意思的是,朱德就好像有个“防护罩”一样,疟疾从来都不骚扰他。
大家纷纷好奇地追问,傅院长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苦笑着回答:“朱德这个人啊,天生就乐观开朗,对什么都感兴趣,说话又风趣,总能把农民兄弟和战士们逗得哈哈大笑,大家都很喜欢他。但是,要说就凭这些,疟疾为啥就不找上他,那还真说不清楚。”
后来,朱德揭晓了答案,他平静地说:“我打仗打了三四十年,从没拖过后腿,也没坐过担架。为啥呢?因为年轻时我就知道锻炼的重要,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
没错,他之所以能长寿健康,关键就是一直坚持锻炼。
1929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遭遇了疟疾的肆虐,因为药品匮乏、卫生环境不好,蚊子变得特别致命。可朱德每晚都能安心睡觉,他不挂蚊帐,疟疾却也拿他没辙。
他这辈子很少生病,真是个奇迹,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运动真的能让人身体好。
【二、运动赋能人生】
朱德打小就喜欢运动,而且他的锻炼方法还挺有意思。
小时候,他家房子后面有块草地,那是他的“运动小天地”。他在两棵柏树之间绑了根棍子,当作单杠。每天一亮天,他就跑到单杠那儿,两只手紧紧抓着杆子,上上下下玩得可欢了,直到累得满头大汗才肯罢休。
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下雪结霜,他都不会停下锻炼的步伐。
晚上太阳落山时,朱德又变成了小伙伴们的“运动小老师”。他喊大家来到草地上,教大家翻杠子的技巧,一边细心地说,一边做样子给大家看,战友们学得很快,都特别佩服他,“小教练”的名声就这么传开了。
农活忙的时候,他就在田边地角找乐子,当成自己的“玩乐天地”。割完一茬草休息时,他和朋友们就玩起打靶游戏。他们把割好的草捆起来做靶子,每人手里都拿着树枝,急着想试试身手。
轮到朱德时,他牢牢抓住木棒,眼睛紧盯着草靶子,轻声吩咐道:“把棒抓紧,手要摆平,使巧劲儿,看准了再扔。”
说完,树棍嗖地一下飞出去,正好打中了草靶子,他每次都能这么准,小伙伴们高兴得又叫又跳。
随着年纪一天天变大,周围环境也在不停变化,朱德锻炼身体的方法也跟着调整了。
1906年,还是个孩子的他,为了上学,背着书包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大概有两三百里,还得爬山过岭。别人问他为啥不坐车,他回答说:“走这么远的路能锻炼我的意志力,让身体更强壮,还能省下路费,好处多多呢。”
1907年到1908年间,他特别重视体育锻炼,全身心投入到专业的体育训练中,就像个正规运动员一样。这种经历,在当时的领袖人物中可不多见。
在讲武堂的日子里,他就开始练体操和使用器械锻炼了。
红军那时候,朱德老爱给战士们表演跳木马。到了50多岁,他在球场上跑起来还是跟飞一样快。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陷入了困境,眼前是无边无际的草地,到处都是泥潭,冷风吹得让人直打哆嗦,肚子也饿得咕咕叫。可就算这样,朱德还是能想办法找点乐呵,在紧张的日子里抽空放松一下。
在溪流旁,你经常能看到他直接坐在地上,用着自己做的简单鱼竿在钓鱼。
他抓起一条蚯蚓,穿到鱼钩上,然后用力把线抛进水里,耐心地等着鱼儿咬钩。就在那会儿,他好像把肩上的重担都忘了,完全沉浸在了这一时的安静中。
钓鱼不只是图个乐呵。在长征路上,东西少得可怜,大家经常饿着。朱德有时能钓上几条鱼,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能给战士们换换口味,吃得好点儿。
战士们围成一圈坐着,瞅着那几条小鱼,心里暖洋洋的,想着只要有朱德在,再苦再难的日子也能熬出头。
在行军打仗的那些日子里,条件真是苦得没法说。有时候得连着走好几天几夜,人都快累垮了,但只要稍微有点空,朱德就会找机会伸伸胳膊踢踢腿。
就算只是在路边稍微停一会儿,他也会动动胳膊、甩甩腿,不让身体僵住。战士们瞧见他这样做,也都觉得挺带劲,一个个跟着做,整个队伍的气氛立刻就热闹了起来。
朱德提倡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军队的打仗能力,这可不是空谈。每当部队训练,他都会亲自上阵,教大家做一些简单又管用的锻炼,比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士兵们按照指示行动,过了阵子,身体变得更强壮了,打仗时也更有劲儿了。
【三、多样锻炼之路】
在延安那段不容易的日子里,每到周末,太阳快落山时,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这些大领导就会从窑洞里出来,到树林里的空地跳跳舞,放松一下。
史沫特莱女士讲过,朱德走进舞场时,站得笔直笔直的,脸上挂着笑容,跟舞伴一起轻快地跳舞。他的舞步很有劲儿,合着音乐的拍子,脚下带起一阵阵尘土,整个人都散发着活力。
他不仅喜欢中式舞蹈,还热心学习西式交际舞,跳舞成了大家放松心情、加深感情、打发时间的好方式。
在延安那会儿,刚开始跳舞,大家伙儿都有点害羞。朱德首长主动站出来,拽着战士们一块跳,还亲自教他们怎么迈步。他说:“咱们打仗不容易,跳舞能让咱们放松放松,大伙儿别放不开。” 没过多久,露天的舞场就变得热闹非凡,大家在笑声和欢呼中把累都忘了,感情也变得更深厚了。
1944年,那时候国际环境挺乱的,美国有个观察组来到了延安。他们中有的人对共产党的政策有看法,态度也不大好。朱德见状,就借打猎这个老习惯,机智地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他老了以后,还是坚持每天锻炼。一早起来,他就到院子里走走,吸吸新鲜空气,伸伸胳膊腿儿。
虽然现在走路没年轻时那么大步流星了,但那股认真的劲儿还是一点没变。到了下午,他有时会拿出象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下一盘,活动活动脑子。他总爱说:“脑子也得常用用,不然就该迟钝了。”
夜里,他会读点书,好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充实。
朱老总平时总爱找机会锻炼身体。到了老年,他特意把办公室和卧室都安排在了二楼。
据朱老总身边的警卫徐建柱所说,朱老总晚年爱上了做体操,而且坚持每天早晚都做他自己编的那套体操,通常是在吃早饭前和晚饭后各做一次。
为了确保朱总的安全,在做操那会儿,徐建柱总是眼睛一眨不眨地在旁边守护着。等操做完了,朱德总会叫上徐建柱跟在自己身边,一起在附近走走看看。
要是哪天没做体操,朱老总就睡不着。有次,白天开了会,朱老总很晚才回家,可能是太累了,洗完澡他就穿上睡衣,躺在床上琢磨事儿。
突然间,朱老总像是记起了啥,从床上猛地坐直了身子。
其实,他是把锻炼给忘了。在朱老总临终前的那几年,因为身体原因下不了床,他就一直坚持在床上做些简单的体操动作,反正得让手脚活动活动。他常说:“人嘛,就像‘动物’一样得动,不动就会生病。”
吃东西这方面,朱德的一些饮食喜好对他的长寿贡献可不小。
他很在意吃得均衡,爱吃蔬果,主食吃得少,还坚持吃低碳的食物。
这种吃饭的方式帮他很好地控制了糖尿病,没让病情变得更糟或出现其他问题。
朱德吃得很简单。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是保持着节俭的好习惯。早上通常就是喝点白粥,吃点酸奶和蛋羹。
午饭和晚饭大多是猪肉丝炒蔬菜或者豆腐白菜炖菜这些家常菜肴。有荤有素不油腻,清淡为主营养全,对身体特别好。
朱德非常喜欢喝茶,特别是庐山的云雾茶。他觉得喝茶能提神醒脑、解毒养生,还能让人长寿。1959年,他品尝了庐山的云雾茶后,还写了首诗来表达对茶的喜爱:“庐山的云雾茶,味道浓又烈。要是天天喝,身体肯定棒。”
朱老总一辈子都喜欢写书法。到了晚年,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练上半个小时毛笔字。一直到老,他都保持着每天至少练半小时字的习惯,这对他的身心修养帮助可大了。
参考材料
《朱德保健的三个秘诀》2024年6月12日
a股加杠杆,配资股票推荐,股票配资第一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