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补课乱象调查:严令之下,为何屡禁不止?
近期,河南南阳和湖南衡阳两地接连曝出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再次将暑期补课乱象推至风口浪尖。这些事件并非个例,而是长期以来积弊难除的顽疾,折射出教育监管体系的诸多漏洞。
先来看湖南衡阳市高新区某小学的案例。一位班主任教师长期以来违规补课,不仅教学质量堪忧,其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长期垫底,甚至还对未补课的学生进行差别对待,“穿小鞋”。更令人震惊的是,即便这位教师已因违规行为受到降级处分,仍屡教不改,在调查期间拒不配合,继续组织补课。此人的行为,已不仅仅是违规补课,更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
展开剩余69%与之类似,河南南阳新野县也发生了一起初中班主任私自开办补习班的事件。这位陈姓教师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在其租住的房屋内进行数学补课,收费高达三四千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老师的补课非但没有提升学生的成绩,反而导致一名学生的成绩从90多分骤降至30多分。家长在问政平台上发出的投诉,引起了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经过十多天的调查,官方证实了陈老师的违规行为,并责令其退还费用,停止辅导,并给予通报批评等处分。
虽然这两起事件最终都得到了处理,但处理速度和处罚力度仍引发质疑。南阳事件中,从举报到处理耗时十余天,虽体现了官方的重视,但处理结果并未触及教师资格或开除公职,让人不禁疑问:这是否足以震慑其他心存侥幸的教师?衡阳事件中,教师的屡教不改和阻挠调查的行为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监管力度不足的担忧。
这些案例并非偶然。事实上,河南省教育厅此前已发布“史上最严禁补令”,明确禁止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违者将面临严肃处理,甚至吊销教师资格、开除公职。然而,严令之下,违规补课现象依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处罚力度不足,违规所得远大于可能付出的代价,让一些教师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学校和主管部门的监管存在漏洞,甚至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为违规补课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要彻底根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顽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让教师不敢、不能、不想违规;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零容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违规补课现象,维护教育公平,保障学生权益。 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教育环境,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被卷入无休止的补课竞争中。
"
发布于:广东省a股加杠杆,配资股票推荐,股票配资第一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