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即将迎来第41个教师节。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因为他们的辛勤汗水浇沃幼苗的茁壮成长;也将老师比作“蜡烛”,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点亮万家灯火的未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的思绪会不约而同聚焦到一起。在不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人们,会怀念起校园朗朗的读书声,思念如歌曲《童年》唱得那样“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感慨现在方知老师的苦口婆心;学生们则会绞尽脑汁、出奇出新,希望为老师送上最真挚的祝福,话语或许略显稚嫩,却“发乎于心”,清馨纯粹。于老师而言,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祝福呢?
给老师最好的祝福是理解。在老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希望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看到学生进步会欣慰,看到学生懈怠会焦虑。就像华坪女高的校长张桂梅说的那样“在学校,我总是催着孩子们‘快一点、再快一点’,催着她们努力,生怕她们走歪”,正是这份责任心,让学生的人生道路上多了一位“筑梦者”,装饰每一位学子的梦想。当我们因辅导孩子学习而抱怨的时候,可曾想过老师们还在为明天的教学伏案疾书,他们同样为人父母,他们的子女多么期望自己的家长常伴左右。所以,对老师请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沟通,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自由求知的蓝天。
给老师最好的赞美是信任。人们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然而家长有时也发问,老师能否对待每一位学生“一碗水端平”?逢年过节是不是应该给老师送礼物“意思意思”?教师排座是不是暗含猫腻?诸如此类的困惑并不鲜见。其实,家长应该有理由相信,有着相对良好教养、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总体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越来越严格、规范的师德教育与纪律约束,也在不断地整顿和塑造着这个群体。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需要学校、家庭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才会更加纯净、更加和谐。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对每个个体而言,都是阳光雨露、都会受益终身。
给老师最好的回报是成长。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每一次鼓励、每一份信任、每一声教诲都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当我们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回首老师当年的言传身教,更加理解其中的语重心长。9月7日,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庞众望在《人民日报》撰文《年少时生长出的自信》,他在文中提到“想对我的音乐老师、对所有坚守在乡村讲台上的老师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在普通的教室里,用自己的朴素和真诚,带走孩子的胆怯,为他们留下勇气和信心”。对老师而言,学生用学到的知识造福社会、用学到的品格战胜挫折、用学到的感恩回馈社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收获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成就千百栋梁。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向天下教师致敬!祝每一位“筑梦者”桃李芬芳、清馨常伴,“让每声叹息,消失于你的梦,让每点笑声,响于你的梦”,归来仍是少年!
a股加杠杆,配资股票推荐,股票配资第一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